广东丧葬风俗

每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都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区域性文化差别是有的,对于丧葬的习俗历来都是大事,在丧葬的事情上面每一个地方都是很尊重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广东地方有哪些丧葬风俗,主要的表现在那几个方面吧!

广东丧葬风俗

  广东丧葬风俗:送终

  病者为长辈,在临终弥留之际,家中所有儿孙要守候病榻前“送终”。逝后,即在其床前燃香点烛、化纸钱,并于床头点长明灯(以花生油或煤油作燃料),放一把黑雨伞,给死者两手各置一饭团,意谓让死者安然上路到阴曹地府。

  广东丧葬风俗:报丧

  由儿子向舅父家报丧,报丧孝子要穿孝服、着草鞍,见到受报者要下跪,向对方泣诉丧者死期、死因、出殡日期后即离开,一刻不能停留。

  广东丧葬风俗:入殓  

  由丧家长子拿新瓦堡率全家亲属到门前附近水溪或水塘取水(谓之向水龙王“买水”),为死者淋浴、梳洗、更换衣服。衫裤件数为3—5件,多的放棺陪葬。穿的衣服不扣钮(有钮也要切掉)。一些山区习俗给死者嘴里放煎蛋,县北境则多以硬钱币置于口中(意为其子女是孝顺的)。

  死者人棺后则抬至门外空地停放(城镇街坊和大洲、白垢部分乡民习惯把棺材停放在屋内厅堂)。至出殡日,早晚由丧家大小人等装饭、上香,下跪哭泣供祭。死者生前使用的床板、床凳抛到水塘或水坑浸泡。

  广东丧葬风俗:出殡

  村中不分姓氏,各户均派人参加送葬。葬前,一般请道士做道事,为死者亡魂超度。一些有钱人家更讲究,请道士“念经”、“哺斋”1-3天。死者女家亲戚前来吊唁,丧家主要成员要穿孝服、持孝棍齐出门外下跪相迎,待亲戚向各人背部按一下(示意同情并劝慰节哀)才起身。出殡时,密锣开通,道士吹牛角,其声凄婉。抬棺上山时,丧家男女披麻戴孝持孝棍悲哭相随送葬,沿途鸣炮、撒纸钱、谷壳,俗称“路钱”,以作幽冥之资。其余送葬人由主家备发给一白布条,男扎左臂,女扎额头,送到中途,就可返回,丧家亲属要直送到坟地,待安葬下土后才能返回。参加承办丧事的人员回主家吃顿索餐,主家儿子向他们谢孝,表示其感激之情。次日复坟、修整坟墓后再祭奠。

  广东丧葬风俗:安灵

  主家办完安葬后,立灵堂于正屋厅堂,早晚上香,从立灵之日起,逢七日烧纸祭奠,“三七”和“五七”请道士做道事,满七七(四十九天)再请道士做道事,把灵堂的一切搬到门外焚烧,死者生前的用具和衣物,无用的焚烧,有用的则在化灵的“火焰”中抛过,谓之“过火河”。主家大小脱孝服、更新衣,女的换红头绳,并备红枣、饼食、果品,由道士将死者“灵魂”送入宗祠神位,谓之“祖宪”。至此,丧事完结。

  总结:对于很多人地方而言,不同的地域性文化不同,所以各方面的习俗也都有不同,即便是丧葬的习俗区别也是很大的,对于广东的地区而言,一般丧葬的习俗会有几步,也就是首先送终,然后报丧,在这就是入殓,出殡最后到安灵就基本完成了。

自然老死视为“喜丧”

自然老死视为“喜丧”
现在,许多老广州人还保持着一个传统,就是出外进饭馆吃饭时,一般不会点刚好7样菜。如果小辈点了7个菜,有老人在的话,他就会叮嘱加多一个菜,或是点多一个小菜。这个规矩也是由丧葬习俗语引发而来。因为,旧时在出殡后,主人家都请来宾留下吃饭,而每桌的菜也正好是7个,与“去”同音。有些地方,还有7不出(出嫁),8不埋的规矩。
当然,由于丧宴与喜宴不同,主人家和来宾的心情都不是很好。这顿饭大家也“味同嚼蜡”,现在,很多来宾都选择不吃这顿饭就离开了。
不过也有另例,家住黄埔的黄先生就告诉记者,前年他们村里的一位百岁老寿星去世了,全村人就高高兴兴地大吃了一顿,认为老人这个年纪去世,实在是一件有福的事情,不必太过悲伤。旧俗认为这是“喜丧”。自然老死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
出席遗体告别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注意事项,来宾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很尴尬。比如说不能穿艳色的衣服,不能迟到。“白事”与“喜事”有别,主人家到点就会开始,不会推迟。

“帛金”不能事后补送

“帛金”不能事后补送
老仵工特别提醒说,“帛金”与红包不一样,不能在事后补送。只能在出殡前送达主人家。在香港,会在白信封上写明“奠仪”。广州人会在白信封的抬头上写明逝者名姓,落款注明“某某某敬挽”。
有一些广州人在包“帛金”时也学习了一些香港的做法,如给“帛金”不能整数,如100+1,200+1,500+1,以此类推。
在告别会当天,每个前来殡仪馆参加逝者遗体告别会的亲友都会收到主人家的一个白毛巾:里面放着3样东西:
第一样是一个小“红包”。“红包”非常小,只有三指宽的一个小纸包,里面包一块硬币。寓意恭喜发财。
第二样是糖果。广州人的习俗是放一块水果糖。寓意甜甜蜜蜜。来宾走的时候必须把糖给吃了。
第三样是小折刀,或者在小“红包”上别两枚针,象征“利利是是”。
每个前来参加追悼会或告别会的亲友,在进场前,会在胸口别上一个小黑纱。开完后,走之前,可以取下丢弃。
在出口贸易公司工作的李经理前年父亲去世时,原本戴着黑纱的他正好要参加一个正式的会议,没办法,他只好加穿了一件外衣,将黑纱挡住。“如果戴着这个,别人见到了心里总会很别扭,如果谈生意的话,就更不好了。”

广东广州丧葬习俗

广东广州丧葬习俗
1、“白事”不需广而告知
广州荔湾区的关先生日前刚刚帮助亲戚办理了一次丧事。他告诉记者,广州人在治丧的习惯和风俗方面和外地都有所不同,各种文化经过多年融合,丧葬习俗也形成了一套比较简化的程序。
从治丧方来说,前期主要有3个步骤。
首先,人死之后,家里人要在家里先设一个小的灵堂,主要是摆一个供桌,上面放着逝者的相片,设香炉,供以水果若干盘。有亲戚朋友上门吊唁慰问,可以为此上香表达心意。
其次,就是要选择出殡时间,关先生说,按照广州人口口相传,有3天不择日之说,就是说,人死后3天内出殡下葬,可以不用挑选日子。如果是在3天后的话,就要看皇历,选择适合出殡的日子方行。
在选好日子出殡或开告别会后,家里人就要分头准备。有的人负责通知亲友,有的人负责联系殡仪馆、布置场地、购买必要的用品等。
第三就是开遗体告别会。追思逝者,告别会后,由主人家请来宾吃饭,进行答谢。
“‘白事’与喜事不同,只需要告知亲属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广而告知。”关先生表示,家里头出了这种事,一般人都是比较低调的。如果不是特别好的朋友,并不用专门通知他们。一般人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主动上门吊唁的,主人家一般不会主动通知别人。这期间,主人家一般不会到别人家里做客,外人无事也不会登门。
许多人都会问:出席丧事是否要给“帛金”?广州人也有给“帛金”的习惯,但是它与喜宴的“红包”不同,并不是一定要给,而且多少也没有定数。不过在多年的演化下,现在一般人在出席遗体告别会时,通常的惯例是包100元的“帛金”。据一位老仵工老张介绍,“帛金”源于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亲友家里发丧,出席丧礼的都会送些数目为单的钱,帮补一下亲友办丧事支出,除了是对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实实际际地帮助一下在生的人。“帛金”是包装在白信封内的。

丧仪归来要“解秽”

丧仪归来要“解秽”

黑伞也是出殡仪式中的必备用具,名为“遮魂伞”。孝子捧着亡父或亡母的遗像踏出家门的一刻开始,黑伞就要撑起来,一路将逝者遗像护送入殡仪馆告别厅。此外,告别厅陈设也有讲究,“如果是高寿而终,可以披红挂绿,喜庆一些;如果是英年早逝又或夭折,就要尽量素淡。”

广州人在乎“意头”,一般参加完丧仪之后都会做一些仪式,作为“解秽”。大多老广参加完丧仪之后,在门前燃起火盆,跨跳过去,寓意勇敢跨过丧亲之痛,也有越来越旺之意。同时在前往参加丧仪之前,会在家中备好以柚子叶、黄皮叶煲煮的水,用于洗手洗脸,祛除晦气。也有传统,参加完丧仪之后,要去逛逛金铺,或到大商场照照镜子,据说,黄金可以驱散妖邪之气。

南缠袖纱北戴花

南缠袖纱北戴花

按风俗,广州有“三天之内不择日”的说法,就是说,在逝者逝世的3天内出殡是不必看“黄历”挑选日子的。3天后,广州人一般会查通胜择日,不挑农历初一、十五及与逝者生肖相冲的日子。赞叔表示,近年,移风易俗,多数人会选择周末为逝者举行出殡仪式和告别仪式。

常用的治丧用品有袖纱、胸纱、胸花、头花、头带、头盖、腰带、孝服、白封包等。南方人一般缠袖纱,北方人喜戴胸花。

在南方,长辈逝世时,晚辈会在手臂上佩戴一条黑纱。通常逝者为男性时,袖纱应佩于左臂;逝者为女性时,袖纱应佩于右臂。因佩戴袖纱等同于旧时的披麻戴孝,因此子女辈袖纱上会有一个白色的孝字,孙辈的袖纱上会有一个红色的圆点。在葬礼之中佩戴的胸花一般为白色,人们在治丧活动中佩戴于左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