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堂贡品

灵堂贡品

传统的灵堂贡品是按照人的日常食用品来准备的。比如要有主食、副食、水果、酒、茶等等。

米饭是传统灵堂贡品最常见的食物,又叫“倒头饭”。“倒头”是躺倒的意思,是“死”的另一种说法。倒头饭有很多种。一种是一碗半生半熟的米饭,上面再插双筷子。也有的是做成稀汤饭,下葬时再盛到碗里随遗体一起下葬。还有的地方是用一个小罐子,里面装上撕碎的馒头,上面盖上一块圆形的烙饼,中间插上一颗短短的高粱杆,杆上面有烤熟的面团。

倒头饭的处理各个地方也大不相同。有些地方,倒头饭要在下葬后贡在坟前,有的是下葬前撒掉,有的是作为随葬品。不同的操作,寓意也不相同。

除了倒头饭之外,其他食品都是可以食用的。

在不同的地区,食品也不相同。比如,在从山东,经河南到山西陕西一带,人们以面食为主,所以灵堂上要贡面花。也就是用面蒸的花式馒头。

其他地区,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贡品。但食品选择是有禁忌的,多数地区是忌双数。

酒与茶也常用做贡品。一般为男性逝者贡酒,为女性逝者贡茶。

在贡酒与茶时,通常要准备三只杯,一杯敬天,一杯敬地,一杯敬逝者。

灵位牌

灵位牌

灵位牌是“神灵之位”的简称,灵堂上的灵位牌就是逝者的象征物。

灵位牌原为儒教所用,到了宋代,佛教禅宗采用牌位为死者及生者用。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城市居民使用牌位祭奠的越来越少,一般都摆放或悬挂逝者的照片作为祭奠对象。

传统灵位牌是用木板制成的,摆放在供桌中后部。灵位牌也称灵位、灵牌、灵位牌等。在传统文化中,灵位牌也称作“重” (音虫),立牌位也称为“设重”。民间认为,不立灵位,死者魂不守舍。后人用灵位牌代替死者的灵魂。所以,在灵堂中,灵位牌是不可缺少的。

灵位牌与祖宗神位的象征意义是相似的,但二者也有区别。灵位牌用于灵堂之上,而祖先牌位则安放在祠堂里。在古代,当葬礼完成后,灵位牌要从墓地带回家,称为“返主”。经过一系列仪式,灵位牌才转变成为神主牌,才能在祠堂中供奉。

传统上,有遗体的灵堂中,要在第二天下午或晚上的大殓仪式以后,经过一个复杂的“点主”仪式才能竖立灵位牌。而没有遗体的灵堂,在设立灵堂的时候就要放置灵位牌。

设置灵堂

灵堂是“灵魂暂居之所”的意思。是人们表达对逝者怀念之情的场所。灵堂有两种,一种是有遗体灵堂,另一种是无遗体灵堂

一、灵堂用品

旧时候,灵堂用品并不多。只有油灯、香炉、灵位牌三样。现代又发展出了奠字挂布、花圈等等。

1.香炉与香

香炉本是上香用的。但国人有香火相传的说法,因此人们又赋予了香炉更多的意义。

葬礼、祭祀用香又称信香,即“报信的香”。香是从南亚地区传入中国的。在葬礼中燃香的意义就是建立信息通道,以便与神灵沟通。

2.灯与烛

灯是起照明作用的。按照传统的说法,是怕逝者的灵魂找不到家。其实也有怕活人晚上害怕的意思。这是灯最基本的含义,也是唯一的含义。

在古代,灯分为油灯和烛灯两大类。油灯就是一个灯碗或灯盘,将灯芯直接放在油里。而烛灯是在圆盘的中央有一个长钉形的灯柱,灯柱浸在油里,灯芯穿过灯柱,在柱头点燃。如图所示。

中国古代的腊是用动物油脂加工而成的。现代用的石蜡并不是中国的产物,据说是五千多年前由埃及人发明的。